
AnyBody 应用案例
跑步分析示例

本案例通过AnyBody建模系统分析“跑步”等复杂的高速动作,且不依赖测力台。此外,本案例还分析了不同跑步经验的受试者的动作,确认其肌肉使用方法和代谢能量等方面的结果,并比较了这些差异。
① 跑步动作的定义
测量条件为:速度设置为10 km/h(配速6 min/km),受试者赤脚在无倾斜的跑步机上跑步。为了确保动作的稳定性,共采集了20秒的数据,并从中选取10秒作为分析样本。
② 测定条件
使用光学运动捕捉系统(Vicon)作为测量设备,以200帧/秒的频率采集数据。由于AnyBody建模需要精确的动作和体型数据,因此在测量过程中特别注重数据的准确性。
③ 受试者信息

共获取了3名受试者的动作数据。此外,为了评估跑步经验,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了访谈,并根据右表进行了判断。以下是受试者的数据:
受试者1
男性・164cm・60kg 健康
经验:LEVEL0(无锻炼)
受试者2
男性・165cm・60kg 健康
经验:LEVEL3(偶尔进行轻度锻炼)
受试者3
男性・169cm・68kg 健康,但右膝半月板损伤
经验:LEVEL6(规律锻炼和训练)
④ AnyBody中模型概要
将跑步动作的运动捕捉数据导入AnyBody。AnyBody会计算出最适合的骨骼长度和关节角度,以模拟人体模型所捕获的动作,并再现动作和体型。
在获取类似跑步的动作数据时,虽然可以通过测力台获取实测数据,但即使没有测力台的数据,也可以利用AnyBody的地板反力推定功能来考虑地板反力。
⑤ 结果:动作分析

该动画实时展示了AnyBody分析的动作,供受试者进行对比。通过此动画,可以比较不同跑法、动作的稳定性、躯干的倾斜以及质心的上下移动等。例如,受试者1(LEVEL0)的跑姿显得较为前倾。
⑥ 结果:肌肉的使用方法与活动量

为了便于比较,此动画展示了一个单独的动作周期(慢动作)。
在AnyBody计算的肌肉活动量可视化中,蓝色表示未激活状态,随着颜色从蓝色→红色→粉色(超载)的变化,肌肉活动量逐渐增加。此外,动画还显示了AnyBody推测的地面反作用力矢量(地面产生的反作用力,以红线表示)和作用点(压力中心)。
所有受试者在跑步的各个阶段(如接触地面、站立期、迈步、摆动期等)大致表现出相似的肌肉使用方法。然而,不同受试者的肌肉活动水平(颜色)存在差异,因此需要仔细确认。
以下三个动画分别展示了每位受试者慢动作(10秒)的肌肉活动水平和刻度。此外,以下内容是基于AnyBody输出数据的观察结果。

■ 受试者1(LEVEL0)
主要使用股外侧肌(作用:膝伸展)和股直肌(作用:膝伸展、髋关节弯曲)。股外侧肌着地时激活度达到峰值,即使取均值也处于较高状态。

■ 受试者2(LEVEL3)
主要使用股直肌(作用:膝伸展、髋关节屈曲)和缝匠肌(作用:髋关节屈曲、外展、外旋,膝屈曲),但在脚跟着地时,腓肠肌(作用:踝关节跖屈)显示出活动量高峰。

■ 受试者3(LEVEL6)
与受试者2一样,主要使用股直肌和缝匠肌。然而,缝匠肌在双支撑阶段(双脚均未接触地面)显示出活动量高峰。
⑦ 结果:代谢能量分析
在仔细分析肌肉活动量的结果时,即使是同一受试者,不同循环周期以及左右脚之间的结果也会存在细微差异。此外,由于受试者的体型不同,这也使得直接比较变得困难。因此,为了评估跑步方法的效率,建议使用AnyBody计算的肌力和肌肉收缩速度来估算下肢的代谢能量,并通过与体重的比值进行比较。
以下三个图表展示了右脚(蓝色)和左脚(橙色)在大约10秒内的代谢能量消耗情况,图中的数字表示右脚的循环编号。

■ 受试者1(LEVEL0)
图表显示了13个跑步周期,其中右脚的能量消耗略高于左脚。

■ 受试者2(LEVEL3)
与受试者1相比,该受试者显示出略高的能量消耗。然而,由于步幅较短,为了保持与受试者1相同的距离,需要16个跑步周期。与受试者1类似,右脚的能量消耗也略高于左脚。

■ 受试者3(LEVEL6)
图表显示了14个跑步周期,与其他受试者相反,左腿的能量消耗更为显著。这可能是由于左腿在保护右腿半月板损伤。

■ 受试者比较
这张图表展示了各受试者代谢能量消耗与体重的比值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受试者1(蓝线)和受试者2(橙色线)在10秒后,每公斤体重的能量消耗大致相等。而受试者3(绿线)的代谢能量消耗最低,这表明受试者3(LEVEL6)的跑步方式效率更高。
⑧ 总结
在AnyBody建模系统中,我们确认了即使不使用测力台,也能够分析跑步状态下的肌肉使用方法、激活度的可视化和数字化。
通过分析结果,可以识别受试者的肌肉使用方法、跑步效率的差异,并探究某些现象的原因。此外,对于有膝盖损伤的受试者,我们检测到其可能在无意识中用左脚保护右脚跑步的情况。
AnyBody的跑步动作分析中有很多可以验证的参数,本次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。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,需要增加更多不同跑步姿态的受试者的分析结果。